元宝棋牌:毒蚊子——白纹伊蚊人们在夏天被蚊子叮了几口,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,但是有一种蚊子块咬了几天都退不了,还又红又肿又痛,原来是被“毒蚊子”咬了,白纹伊蚊。
白纹伊蚊俗称“花蚊子”,主要白天吸血,叮人凶猛,传播登革热,有“亚洲虎蚊”之称。孳生在天然积水和小型容器中,如缸、罐、罐头盒、花坛、竹筒、树洞、饭盒、废旧轮胎、盆景、堵塞的楼顶笕沟等处。
晚上骚扰人的蚊子一般都是库蚊,这种蚊子不传播登革热病毒,而花斑蚊多在白天活动,早上8-9时、傍晚5-6时是花斑蚊出没的高峰时段,这种身上有黑、白色斑点的蚊子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,并可经卵将病毒传给后代。
白纹伊蚊体型稍大的,腿上有白色的斑点的,一般在堆木料的地方会有。南方的毒蚊子居多。
蚊子在叮咬人时会把毒素(蚊酸)留在人体内,使皮肤起过激反应----又痒又红肿,实在忍不住时抓挠破皮,皮肤里的组织液与淋巴液就会渗透出来,肿成一个包,由于血液串流会把毒素也传播开来,故而会引起皮肤出现部分的红肿几天都不会退,有的会起很大的一片,严重的会使整个腿都肿起来。
登革热在人群之间不能直接传播,均由虫媒媒介传播,所以在登革热的预防中,登革热发病监测和控制消灭蚊媒仍是当前*有效的预防措施。对伊蚊的监测是有效预警登革热的发生,控制登革热流行的重要手段。长期以来,对伊蚊成蚊的密度调查,埃及伊蚊主要使用室内栖息率法,白纹伊蚊主要使用人帐诱捕法,但这两种方法都存在可能使捕蚊人员被叮咬并感染病毒的不足之处。此外,白纹伊蚊的防治只要领导重视,制度落实,措施得当,持之以恒,是可以控制在不足为害的程度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